對于造紙行業來說,木質纖維無論從性能還是工藝上都遠高于禾草質纖維,然而,我國是一個少林國家,森林覆蓋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個百分點。自1998年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以來,國內木材的采伐更受限制,從木材消耗總量分析,1993年到2000年,國產材年均遞減1.1%,而3.6%的商品木材消費年均增長是靠14.7%的進口增幅“硬頂”上去的。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行,以退耕還林為主的生態保護勢在必行。這種現實決定了我國木材纖維供應將呈下降趨勢。

我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有500多種,栽培面積、蓄積及年產量居世界之冠。據統計,目前全國竹林面積達420萬公頃之多,占世界四分之一,竹林年砍伐量約900萬噸,且竹材成材期短,一次栽種能連續多年使用。
實踐表明:竹漿竹纖維的性能介于針葉木與闊葉木之間,明顯優于草類漿,可以替代闊葉木漿并減少針葉木漿用量,用于制造各種紙張包括多種中高檔紙品;竹子制漿生產工藝成熟可靠,且大部分設備可以采用國產品;污染治理工藝技術成熟,“三廢”可以達到國家有關排放標準。
生態效應是發展竹漿造紙的又一優勢。值得一提的是,川、云、貴、渝、桂、 湘、贛等中西部地區資源得天獨厚,非常適宜制漿造紙的竹種生長。
竹漿西安衛生紙前景廣闊:從目前實際運作的情況看,竹漿造紙已展現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竹漿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研討會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造紙協會、國家環??偩帧⒅锌圃荷鷳B環境中心等數十位業內專家建議:要建立竹林基地,探索合適的基地經營模式;要實施竹、漿、紙一體化;呼吁國家重點支持現有竹漿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跨地區重組,在2005年左右培養一兩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紙業大集團;在資金政策上,建議國家以中長期無息貸款、無償補貼和國債貼息等方式給重點企業扶持,并給予相關優惠政策,以便企業在短期內成長為可與國外巨頭抗衡的紙業航母。

利用竹漿西安衛生紙,可以有效利用中西部的豐富資源,與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相結合。建設竹子原料基地,既解決了農民退耕之后真正能“退下來,穩得住”,又保護了生態環境,有力地推動了西部大開發。在竹子資源豐富的中西部推進竹、漿紙一體化的進程,使之成為當地農業產業化的龍頭,為他們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之路。以種植廣西撐綠雜交竹為例:每畝前三年營林施肥投資約450元,第三年末即可采伐,可連續采伐二三十年。按平均每畝產鮮竹材3至5噸計,每噸竹子現行收購價300元計算,一次造林后不必重新種植、只需合理施肥管護即可每年每畝為農民和地方財政增收600至1000元。中長期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更加明顯。同時,還能改善和保護長江中上游的生態環境,對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和保護森林資源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有人預言,加入世貿組織以后,竹漿紙工藝將是我國紙業與國外抗爭的撒手锏。
最關鍵的竹漿造紙在我國有著千年的歷史,所以對于竹子的生產和制作生產工藝這方面有著非常成熟的技術,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大部分的設備都是功能非常強大的國產品牌,針對污染治理工藝以及整體的技術相當成熟,對于紙張的生產也可以更好的保證安全性和舒適性,而合理的間伐竹子作為竹漿紙的原材料,生態效應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促進,所以竹漿紙的生產可以促進我國竹資源的使用。